从四子夺“遗”看家族传承规划问题
更新时间: 2025年7月19日 15:09:32
2025年7月,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身后的遗产纠纷成为商界焦点。其女宗馥莉与三名自称同父异母弟妹的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展开了跨境诉讼,这一事件告诉我们,目前家族企业在传承规划的构建上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
01、宗馥莉继承纠纷事件复盘
根据香港高等法院公开的诉讼材料,原告宗继昌等人的核心诉求基于三项关键主张:其一,宗庆后生前曾于2023年通过企业内部邮件系统指令下属在香港汇丰银行设立专项信托,为三名原告各预留7亿美元资产,相关邮件截图及2024年1月账户内18.2亿美元的资金流水已作为证据提交;其二,宗馥莉在父亲2024年2月去世后,于2024年5月指令财务人员将账户内110万美元转入杭州某贸易公司,构成“恶意侵占遗产”;其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1条,香港地区法院对涉港资产具有管辖权。
宗馥莉的法律团队则从两个维度反驳:一方面,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8条“设立信托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强调原告未能提供宗庆后签署的信托契约或董事会决议等法定文件;另一方面,提交娃哈哈集团2023年海外业务预算报告,证明涉案账户资金实为东南亚市场拓展储备金,110万美元转账系支付越南工厂设备尾款,有完整的合同及发票佐证。
双方争议已延伸至证据效力层面——原告申请传唤娃哈哈前财务总监王某出庭作证,而被告方则对原告提交的邮件进行笔迹鉴定申请,认为“发件人签名存在篡改痕迹”。这场诉讼的“双线作战”特征尤为突出。2025年2月,原告已在香港区域法院申请临时禁止令,并同步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确权之诉。香港高等法院在6月15日的听证中明确表示,将等待内地法院对宗庆后持有的杭州娃哈哈集团股权性质的认定结果,预计9月作出首轮裁决,这使得宗馥莉团队不得不分兵应对,与此同时,这场继承风波正在冲击娃哈哈的商业帝国,使娃哈哈的传承遭到挑战。
02、股权变动引发的企业动荡
未来可能出现的股权大洗牌直接影响了包括代理商、消费者在内的众多群体对娃哈哈品牌的信任度。全国工商联调研显示,诉讼曝光后已有3家省级代理商因担忧股权变动暂停进货,AD钙奶销量环比下降19%,竞争对手趁机抢占市场。同时,有调研显示,部分消费者表示,家族继承纠纷会影响国民对品牌的信任度,当下“私生子”“家产争夺战”等负面词汇一度成为热搜关键词,这与创始人宗庆后提倡的“家文化”背道而驰,也对娃哈哈品牌形象带来了重创。
宗庆后去世后,宗馥莉接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继承了宗庆后的股份与职务。与宗庆后不同,宗馥莉大力推行品牌年轻化,不断推出新产品,去除老旧生产线,试图赋予娃哈哈新的市场活力。但娃哈哈销售数据显示,其推出的新款高端饮品市场存活率较低,销售渠道的改革亦导致娃哈哈损失部分经销商,其管理能力一度被质疑。由此可见,宗馥莉尚未在娃哈哈集团完全站稳脚跟,现下的遗产争夺战无疑是挥向娃哈哈商业帝国的利剑。
更为棘手的是,娃哈哈公司治理的稳定性将受到极大威胁。目前娃哈哈集团的股东为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宗馥莉,若原告成功分割股权,则宗馥莉的股权将被稀释至20%以下,打破原有“国资-职工-宗馥莉”的平衡结构,形成“国资-职工-多子女”的复杂格局,经营理念的不一或将使娃哈哈商业版图分崩离析。
娃哈哈的股权类似于“搭积木”——杭州娃哈哈集团是居于最上层,浙江娃哈哈智能机器人公司等其他公司作为小积木交叉持股。公司重大资产要穿透5层,才能分辨最终归属。这种股权结构虽能在短期内发挥其在权力制衡、员工激励方面的作用,但为理清股权和清点遗产制造了巨大障碍。很多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股权架构随意搭建,缺乏长远规划。家族成员之间的股权分配往往基于亲情和一时的决策,没有考虑到未来企业传承和发展的需要。当面临企业传承时,复杂且模糊的股权结构使得股权的归属和继承变得困难重重,容易引发家族成员之间的纷争。
03、家族企业打破传承魔咒的建议
家族企业应尽早对股权架构进行梳理和优化。龙湖地产集团吴亚军为家族股权稳定以及优化提供了完美教材:早在2007年,吴亚军在筹备龙湖上市工作时,就着手通过设立信托的方式建立财产保障机制。2009年龙湖在香港上市时,吴亚军和蔡奎的股权已经分别归属两个不同的信托持有:吴亚军的股权由汇丰信托作为受托人,设立吴氏家族信托持有,受益对象包括吴亚军的若干家族成员;蔡奎的股权也通过类似信托架构持有并且在龙湖集团不担任任何职务。2012年二人离婚时,由于股权早已分置于不同信托,离婚事件对公司运营没有产生任何冲击,龙湖避免了许多上市公司因控制人婚变而引发的股权纷争、股价震荡、企业瘫痪等风险。这一模式被公众认为是家族企业治理的经典案例。因此,合理的股权架构设计,既能保证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又能为企业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
提前制定传承规划。传承规划并非临时起意,亦非一蹴而就,家族企业负责人在身体康健的时候,就应该着手考虑企业的传承问题,这对企业、家族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讲都是一种担当。订立有效遗嘱以及设立家族信托是当下家族财富传承的主要工具,在法律的框架内采取上述方式不仅可以明确股权的继承比例、继承人获得股权的条件,还能规范企业治理相关事宜以避免股权变动对企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明确家族成员的身份至关重要,若传承人存在非婚生子女,为避免引发娃哈哈类似纠纷,应提前对非婚生子女的身份进行法律确认并在传承规划中公平、合理地安排他们的权益,避免继承纷争影响企业的声誉和运营。
另外,专业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可以保障家族财富的顺利过渡。第三方专业机构不仅具备处理家族传承问题的相关经验和规范流程,还可以保管遗嘱和资产清单等重要文件,确保传承过程的公正和透明。当传承开始,第三方机构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出示文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确认。这可以有效避免因相关文件的真实性或者效力瑕疵进而引发股权或者财产纷争等事件的发生。
完善治理结构。家族企业要逐步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引入家族成员外的职业经理人或者其他外部力量或可减少家族企业中常见决策困境。方太集团茅理翔卸任时便采用了这一模式:引入外部董事,家族仅保留“战略方向一票否决权”。而企业年报也显示其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幅度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职业经理人具备系统的管理知识、丰富的运营经验和专业的管理技能,能够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为保障职业经理人或其他外部方对家族企业的忠诚度,可考虑设立激励机制,促使其尽职勤勉。
宗庆后遗产纠纷为中国家族企业的家族传承敲响了警钟,家族企业要打破传承魔咒,必须从优化股权架构、提前制定传承规划、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入手,使企业治理规范化、透明化,只有这样,家族企业才能在传承中保持稳定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仪江勇 李雪晴